近日,我校先進金屬材料綠色制備與表面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張世宏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Corrosion Science》上發表了生物質發電鍋爐四管表面防護的最新研究成果。團隊青年教師劉俠博士與2017級博士研究生胡凱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世宏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我校為論文第一單位。該研究得到了安徽省高校協同創新重大專項、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能源集團重大產學研等項目支持。
生物質發電已成為降低煤電裝機量以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生物質中堿金屬(鉀、鈉等)以及氯元素含量較高,在燃燒過程中容易形成堿金屬氯化物鹽,這些堿氯鹽即使在低于鹽熔點的溫度下也會破壞材料表面的氧化保護層,對鍋爐管道形成劇烈腐蝕,限制了高裝機容量、高熱交換效率超臨界鍋爐發電技術的發展。

(NiCrAlY與NiCrBSi涂層耐高溫KCl腐蝕性能的比較)
團隊使用超音速火焰噴涂技術在鍋爐鋼表面分別制備了NiCrAlY及NiCrBSi涂層,在提升鍋爐鋼耐高溫腐蝕性能的同時,研究了腐蝕不同階段涂層表面及內部結構演變規律,從熱力學及動力學角度計算并分析了金屬元素氯化-氧化過程,闡明了Al2O3及SiO2在Cl-O循環過程中的作用機制。該研究工作為防護涂層選擇及其它新型涂層的設計提供了實驗基礎及理論依據。
《Corrosion Science》是中科院一區Top期刊,是材料失效與保護研究領域最重要的期刊之一,旨在報道材料腐蝕與防護相關基礎和應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國際腐蝕與氧化領域享有高度學術聲譽。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0938X22002694
(撰稿:鄭材 審核:柳東明 張苒 杜飛)